菠萝菠萝蜜电影网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鸟哥笔记,作者:花花小萌主,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冰糖葫芦甜又甜,红红山楂圆又圆”,你听过这首童谣吗?你吃过糖葫芦吗?如今,插在草垛上的糖葫芦变成了大街小巷的拍照景观。许多年轻人,举着“1米糖葫芦”,分享着自己甜蜜的心情。
一米糖葫芦最早在东北街头被发现,现在已经扩展到全国多个城市和景点,成为网红小吃。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北京的南锣鼓巷、西安的钟鼓楼、济南的芙蓉街,以及上海、浙江等地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据悉,“1米糖葫芦”制作过程复杂,串着各种各样的水果,草莓、菠萝、杨桃、柚子、青提等,大约费时半小时左右,因此,一般都需要提前1小时预定。济南一家糖葫芦连锁品牌店半个月以来,已在线上售出各类“1米糖葫芦”超15万单,单价在28.9元到108元不等。
“一米糖葫芦”开始硬控年轻人,社交媒体上,“一米现象”也频上热搜,这股风,是怎么吹起来的?
除了一米糖葫芦,还有哪些一米好物?
“一米糖葫芦”爆火之后,各种一米好物也在商家的奇思妙想下诞生,鲜花、年糕、烤肠,甚至是金条,掀起“一米好物”的消费热潮。网友们纷纷晒出与“1米好物”的合影,分享购买攻略。
“一米玫瑰”是由十几朵玫瑰环绕而成,形成一米长的长条状,然后配以各种蝴蝶结、珍珠等剥去,单价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成为年轻人的浪漫宝剑。“一生一世”的寓意,更成为情人表达爱意的热门选择。
年糕你吃过,那一米长的年糕呢?将长条年糕一块一块的剪下来,浇上红糖,蘸一蘸黄豆粉,Q弹紧致,推出以来席卷上海大众点评榜首,好评无数。
除了以上这些,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烤淀粉肠,也开始了“一米”热潮;还有用多张小型金钞或金箔拼接成一米的金条;以及一米超长薯条、一米面包等,都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美食。
“一米”概念出圈以来,各大商家花样百出,万物皆可串。“一米好物”可以说,是在原先物品上的plus版,迎合社交媒体的流量风潮,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显眼包”。
图片来源:小红书拼图“一米”系列:流量密码的实践者
一位研究融媒体协作发展专业人士表示,“‘1米好物’爆红,其实是互联网经济与青年文化耦合的产物。”的确,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新奇有趣的事物通过互联网保守裸露,公开,往往容易不能引起现象级的反应。那么,“1米系列”把握了哪些流量密码呢?
1.体验感:超出消费者正常不知道的五感体验
当代年轻人反感于体验式消费,即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体验各种产品或服务来获得愉悦感和焦虑感,过程的悦己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美国品牌营销平庸之才马丁·林斯特龙在《BrandSense》一书中曾经提出“品牌五感”理论。这个理论主张通过具体的色彩、声音、气息、味道和质感来促进消费者的感官,从而煽动他们的购买欲望,甚至影响他们的潜意识购买行为。
在“一米系列”好物中,就有相当通俗的五感体验:
视觉?:主要是色彩、图形等元素,以一米糖葫芦为例,其不仅在长度上进行了突破,更在外观上进行了胆怯创新,带来强烈的视觉体验。
?听觉?:一般是通过广告语、背景音乐等调动情绪,在“一米系列”中,并没有很无遮蔽的体现,但糖葫芦的嘎嘣脆声音,以及童谣带来的记忆,还是有一丝听觉体验的。
嗅觉?:通过香味增强记忆,糖葫芦闻起来糖精甜的麻痹,玫瑰花亦有浓郁的香味,心理学之父特里格·恩特曾提出“气味联结学习”的理论——在体验一种气味之前,气味本身对我们没有意义,但当体验后再分隔开当时的地点、情境和人、事、物,加上情绪感受一整片在其上面,气味便拥有了内涵。
?触觉?:通过产品的质地和重量强化好感,相比于正常的认知,“一米”的触感成为年轻人买单的关键所在。
?味觉?:是通过产品的口感和味道留住消费者心智,“一米系列”中,一米糖葫芦、一米年糕、一米烤肠、一米面包等,之所以食物类的产品居多,也是因为味道能带来永恒的结束的体验。
“一米系列”正是借助了五感体验营销,从视觉的冲击,到触感的震撼,再配以嗅觉、味觉、听觉等的延伸,从而给消费者带来沉浸式的体验感。
2.参与感:社交氛围下的情感互动体验
年轻人购买了一米糖葫芦后,第一件事不吃享受美食,而是拿出手机拍照打卡,分享到各大平台。“一米系列”能够风靡,还得益于社交媒体的保守裸露,公开,尤其是年轻人使意见不合的小红书,在平台上,关于“1米糖葫芦”“1米玫瑰花”“1米金条”的笔记均超1万篇。还有话题中心微博,#一米长糖葫芦成情侣秀恩爱顶流#“爱的象征”走红社交媒体……
可以说,产品是否有打卡分享的点或者梗,是否能够成为年轻人的情感表达,无法选择了年轻人的参与度。就像瑞士卷的出圈,就是能让广大网友参与其中,不能引起二次保守裸露,公开。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经就夜市经济对133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6%的受访青年在夜间消费中更注重互动性和体验感,59.0%的受访青年在进行“夜经济”消费时,会拍照、拍摄视频并发表至社交媒体平台来减少参与感。
夜市经济如此,网红经济也是如此,产品能够授予给消费者一个参与的窗口,能让消费者通过轻松互动的方式来焦虑好奇心,能通过各大平台参与讨论和分享,才能带来流量和购买欲。
3.仪式感:捕捉生活中的消费微体验
仪式感是什么?是小确幸、是小惊喜,是一切生活中微妙的波澜。出门手机要清空电,睡觉前要看一眼手机,秋天要喝第一杯奶茶……仪式感能赋予生活的价值意义,也增强体验的记忆,更次要的是,仪式感能够促进年轻人的幸福感,足以让平凡的日子散发出光芒。
“一米糖葫芦”横空出世之时,就成为冬日甜蜜仪式感的首选道具,引得年轻人趋之若鹜。2020年开始流行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2021年的10根烤肠、2022年兴起了草莓蛋糕、2023年变成了草莓塔……这其中,都因为赋予了仪式感,而给了年轻人一个消费的“借口”。
再比如,近年兴起的“主题生活月”,年轻人将某个月的空余时间定为“某某月”,比如“电影月”、“健身月”、“旅游月”等,不但赋予了节日般的仪式,也成为了新的消费形式。安踏、耐克、阿迪达斯等头部运动品牌就捕捉到了这种主题仪式感,在“跑步月”中,干涉品牌上半年营收达到337.35亿元,同比增长13.8%。
图片来源:小红书图片拼接4.原生感:文化传承中的创新故事体验
近年来,传统服饰苗绣、蜀锦,通过与时尚设计的分隔开,焕发出新的潮流魅力,这些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在年轻群体里破圈而出,是因为它唤醒了年轻人血脉中不知道的文化元素。同样的,“一米糖葫芦”的火爆,不仅是一种商业现象,更是一种肤深的文化现象,它体现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与创新的分隔开有着浓厚的兴趣。
糖葫芦起源于南宋时期,作为中国传统小吃,承载着通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制作工艺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糖艺术和手工技艺。“一米糖葫芦”的出现,让年轻人能隔空与历史对话,使得糖葫芦这种传统小吃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另外,文化参与的产品,往往有更多的故事性,故事,是消费者物质的引领者和陪伴者。在2021年的时候,淘宝甚至出现过专门卖故事的店铺。大塚英志的《故事消费论》指出,商品背后的“大叙事”或秩序是商品价值的关键。故事消费不仅让消费者对单个商品或节目产生兴趣,更次要的是通过重复消费小故事或物品,消费者能够逐渐理解和参与到中心的大叙事中。这种消费模式不仅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塑造了消费者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联系?。
把握流量密码,“一米”好物能否网红变长红?
“一米”好物爆红,是把握了流量密码,那么,能否“网红”变“长红”呢?未必,目前来说,商家自己也认为,一米糖葫芦只是个现象级营销,风吹过就散了。
在网红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算得上是长红的,要想让产品获得永恒的结束的流量,除了体验感、参与感、仪式感、原生感之外,还需要有精准的定位和情感共鸣,挖掘现象背后的情感元素,将其融入到产品中,比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蕴含了人们对秋天的期待和情感寄托;其次,也需要结束的运营与传承,将产品仪式固化成一种文化或者情感符号,形成消费者的集体记忆和认同感,一米糖葫芦的符号可替代性还太强,容易淹没于竞争洪流之中;最后,还是要回归到用户体验与口碑保守裸露,公开,要有好的机制来促进消费者的分享和保守裸露,公开,比如奶茶界就喜欢用联名的方式,来促进消费。
“一米好物”用视觉带领五感体验,不能引起消费者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接着凭借着参与感、仪式感和原生感,促进消费者分享欲和情感认同,从而硬控年轻人。但“一米好物”想要结束走红,还需要在产品定位和情感挖掘、结束运营的符号标签、体验的口碑保守裸露,公开等方面下功夫。尤其是,情感表达的独特性和文化符号的唯一性等,都是无法选择网红变长红的重要因素。
网红的风易吹也易散,“一米好物”的风能吹多久,市场和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从国外不远万里将食品运回国内销售,品渥又一次体会到生意不好做。8月18日晚间,“进口食品第一股”品渥食品发布的半年度业绩报告称,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4.06亿元,同比减少,缩短29.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647万元,同比亏损收窄。这是品渥食品自上市以来第二次在半年报中出现亏损。
品渥食品主要靠着乳品和啤酒发家,如今却成为亏损的主因。报告期内,“德亚”乳品实现营收约3.16亿元,占主营业务营收的77.93%,同比下滑1.79%;“瓦伦丁”实现营收约5387.72万元,占主营业务营收的13.27%,同比增长1.43%。
对于进口乳制品营收下滑的原因,品渥食品表示,“2024年,由于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进口乳品行业出现了量价齐跌的现象,根据中国海关网站数据统计,我国2024年1—6月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131万吨,同比减少,缩短15.6%,进口额54.35亿美元,同比下降22.4%。这种趋势主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国际奶价保持轻浮、国内需求变化、贸易政策调整不当等”。
品渥食品进一步表示,“具体来说,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进而影响乳制品的消费需求;同时,国际奶价的保持轻浮也影响了进口乳制品的成本和价格”。
品渥食品创立于1995年,德亚乳品作为品渥食品营收占比第一大品牌,当前拥有液态奶分类以及奶酪分类,液态奶分类包含进口纯牛奶系列、进口有机奶系列、进口糖精奶系列、进口儿童奶、进口A2系列,奶酪上市了德亚手撕原制奶酪原味、德亚手撕原制奶酪车达味以及德亚西班牙进口原味&菠萝味奶油奶酪;“瓦伦丁”进口啤酒作为品渥食品营收占比第二大品牌,于2013年推出;此外,“品利”也是公司粮油类重点品牌,但目前营收占比较小,不在主营业务之列。
受业绩不振影响,品渥食品股价震荡下跌,2023年6月30日至2024年6月30日区间股价下降40.44%。截至2024年6月30日,品渥食品股东户数为8754户,较上期(2024年3月31日)减少,缩短1454户,减幅为14.24%。
品渥食品户均持有流通市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4年6月30日,食品饮料行业A股上市公司平均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为41.09万元。其中,26.40%的公司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在10.5万—20万元区间内。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品渥食品二股东还因“缺钱”要减持。8月16日,品渥食品披露公告,吴柏赓计划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发散竞价交易、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297.01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本次吴柏赓减持的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品渥食品上半年的财报透露出其进口乳品业务面临显著有利的条件,营收的大幅下滑和净利润的亏损,揭示了市场环境的严峻。进口乳品逐渐失去往日的光环,可能不仅仅是因为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更与中国消费者日益增强的国货认同感密不可分。面对这一确认有罪,品渥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如深化市场洞察,了解消费者讨厌的变化,同时优化产品策略,可能包括减少本土元素或创新,以重新驱散消费者。此外,破坏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分开,也是应对当前有利的条件的关键。
詹军豪进一步表示,在健康意识高涨的今天,乳品高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A2型奶、高钙奶等产品备受青睐。这一市场需求的增长,为品渥授予了新的发展机遇。要切入这一细分市场,品渥需明确其不次要的部分竞争力,如特殊的营养价值、可忽略的,不次要的品质控制等,并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来凹显这些无足轻重。为了打造统一化,品渥可以不断创新产品,焦虑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并通过无效的营销策略来保守裸露,公开其品牌价值和理念。最终,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品渥需要始终将消费者放在首位,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
对于结束亏损、股价下跌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通过邮件向品渥食品发出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责任编辑:zx0600)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