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上千里
新茶饮品牌们预想中的资本盛宴狂欢,并未如期到来。
8月14日,港交所信息显示,沪上阿姨招股书已失效。至此,包括7月初招股书失效的蜜雪冰城、古茗在内,2024年三家冲刺港交所的新茶饮公司的上市进程均遭遇确认有罪。
根据港交所规则,申报港股IPO企业在递表6个月内未有进展,意味着其上市申请的处理期限已过,但可通过更新资料重新申请激活上市程序。对此,蜜雪冰城、古茗以及沪上阿姨的投资人均表示,将重新递交材料。
招股书的失效,虽然并不意味着上市计划大成功,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着资本市场对于茶饮行业的态度。
毕竟,对于已上市的茶饮品牌来说,日子也说不上好过。
今年4月,茶百道虽然先于其他竞争对手,率先敲开了港股的大门,但却在上市首日就遭遇破发。并且,早在新股认购时,茶百道散户的打新无感情就不高,甚至出现未足额认购的现象。
自上市以来,茶百道的股价连续下跌。8月13日,茶百道盘中一度跌至5.4港元/股,较发行价跌去近7成。
而茶百道的遭遇并不是孤例。2021年6月30日,头顶“全球茶饮上市第一股”的奈雪的茶,在登陆港股的首日便遭遇了破发。截至8月16日,奈雪的茶总市值仅为25亿港元,体量不足上市之初的十分之一。
如此低迷的市场预期,甚至影响了其他企业的上市计划。甜啦啦原本计划在2025年登陆港股,但公司创始人王伟近日对外表示,“鉴于现在的实际情况,上市也得慢一点来”。
二级市场的漠视
“这反映了当前市场对于茶饮这一业务模式的漠视。”据香颂资本CEO沈萌介绍,所谓招股书失效,往往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因为过了半年,部分材料需要更新;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公司筹备上市的过程中,通过跟券商中介机构和投资者等买方市场的接触,发现远低于预期。如果一切都很顺利,登陆港股根本用不了半年时间。
在沈萌看来,茶饮行业的模式扩张,主要依靠的是加盟店数量减少,从而带动外围规模扩张,但这个过程中,利润率是不变的。茶饮行业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饮料零售,如果基于这一逻辑上市,问题不大。但问题是,随着近年来茶饮市场的火热,茶饮品牌们的估值似乎已经偏离了市场所能承受的范围。
新茶饮市场的全面爆发是从2018年开始的。前瞻产业研究院研报显示,到2018年茶饮市场外围规模达537亿元。也正是在这一年,喜茶完成了B轮融资,融资额度高达4亿元;奈雪完成A+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了60亿元。
随后,新茶饮品牌的融资数量和金额就开始逐年攀升。据红餐大数据和餐企老板内参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茶饮品牌共有18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达到17.43亿元;2021年融资金额大幅度增长,超过83亿元;2022年融资金额超过45亿元。
也正是在资本的竞相追逐中,新茶饮品牌们的估值水涨船高。有消息称,2021年,在喜茶完成了5亿美元融资,其估值达到了令人咋舌的600亿元;同年,据媒体报道,五源资本以200亿元人民币估值从元生资本处购买了一些茶颜悦色的老股,让茶颜悦色成为估值仅次于喜茶的茶饮品牌;而按照蜜雪冰城此前申报A股IPO的按拟发行股本及募资额推算,估值则达到了649.6亿元,而冲击港股IPO后,则被市场预测估值将超700亿元。
超高估值狂欢后,人们也就自然的期待着IPO的盛宴。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传出IPO动向的茶饮品牌共计8家,包括茶百道、古茗、沪上阿姨、蜜雪冰城等头部企业。
可“新茶饮IPO元年”并未如人们期望中那样到来。
速度与帮助度
不得不允许承认,包装成为科技型企业,是新茶饮企业获得融资的必经之路。但这条路也必然确认有罪重重。
站在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角度,最关注的除了增长率,以及利润的绝对增长,更关注的还是毛利率是否能有变化和增长。资本市场之所以认为科技行业具备真正的高成长性,是因为技术的发展能够带动收益率的指责,从而实现更具想象力的增长和收益。
可是一个连锁饮料店业务,怎么可能回馈给市场以不平常的,值得注意的想象力和超额回报呢?
这也成为了导致一二级市场严重倒挂的根源。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茶饮行业的商业模式在资本市场上没有可取之处,只是这一模式不足以煽动二级市场投资者广泛的兴趣。
“并不是说他们上不了市,只是茶饮品牌们的预期与投资者的反馈,无法达成一致同意。”在沈萌看来,经过了多轮的融资,极大的拉高了茶饮品牌们的估值和自我预期。融资成本又过高,其中或许还有对赌协议的推进,但二级市场反应远没有一级市场热烈,品牌方不愿意流血上市,让招股书失效,或许是更体面的退出方式。而茶百道之所以能够快速成功登陆港交所,大概率就是降低了自己的预期。
同时,由于目前港股投资者的心态也比较脆弱,外围处于一种比较熔合的状态,所以就是更不会给这些品牌消费类的品牌更好的一个估值。
另一方面,茶饮品牌冲击港股的失利,也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品牌筹备美股上市的进程。
虽然美国市场投资者对于中国茶饮品牌的了解程度有限,但茶百道和奈雪仍然可以成为他们理解这一商业模式的坐标。因此,站在这个角度来看,很多品牌选择赴美上市,可能主要是为了完成上市这个动作。而即便品牌能够成功上市,并维持高估值,估计会很难实现有效流通。
虽然,卖糖水是个成熟且无法实现几何级数增长的行业,但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就不具备结束增长能力。
从可口可乐到星巴克,从百胜到麦当劳,这些创下过无光泽业绩的企业背后,都在毛利率、成本控制层面不断优化,给成熟生意带去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例如,麦当劳在生产环节中,有着精准的成本控制考量。由于机械化削核会根除土豆损耗,而麦当劳中国则通过蒸汽穿核和水切工艺,每年可节省下5000吨土豆原料;土豆核去除水分后可作堆肥处理,薯条生产线上留下的土豆边角废料则被用来做成沼气,为工厂生产授予清洁能源。
而在物流无约束的自由上,麦当劳在一些地区将面包厂、肉类加工厂相应的配收中心相连,省去装载、运输过程。此外,麦当劳还优化了从产地到餐厅的整个物流配收环节,减少,缩短了诸多没有必要的包装与运输过程,不仅仅能够伸长食材配收的周期,减少餐饮运作的周转率,保证食材新鲜,更能够进一步控制运输成本。
相较麦当劳这样的高度成熟的连锁化品牌,刚刚开始进行供应链和成本结构优化的新茶饮品牌们,显然还有着漫长的路要走。
在沈萌看来,虽然新茶饮品牌已经开始逐步通过自建供应链来进行成本控制,但这也意味着供应链企业缺少了议价能力。而从关联公司采购,也意味着无法从市场获取更优惠的货源。并且,这些看上去更赚钱的供应链公司也往往并非上市的主体。“二级市场投资人看的不仅仅是速度,更是帮助度,仅有规模,是远远不够的。”
(责任编辑:zx0600)电动自行车行业的两大新贵“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今年前三季度,九号公司赚近10亿元,而小牛电动(NIU.O)亏损过亿。
前9个月,九号公司两轮电动车(以下简称“九号电动车”)销量为213.47万台,同比增长86.08%。小牛电动销量为69.77万辆,不到九号电动车销量的三分之一。
销量曾经碾压九号电动的小牛电动,已被甩开几条街。
2022年以来,小牛电动结束亏损。降价换量,前三季度,公司每卖一辆亏约173元。
小牛电动标榜保守裸露,公开科技,但在今年前9个月,研发投入不到亿元。
近两个月,小牛电动股价下跌了近50%,市值仅剩1.37亿美元。
头顶“两轮特斯拉”“电动车界爱马仕”光环的小牛电动,牛气不再。
以价换量仍遭九号碾压
曾经领先的小牛电动,已被九号电动远远地抛在身后。
今年第三季度,小牛电动销量为31.24万辆,同比增长17.48%。其中,国内市场、国际市场销量分别为25.91万辆、5.33万辆,同比增长12.43%、50.31%。
与自身相比,小牛电动销量表现较为出色。但与九号电动相比,就差远了。第三季度,九号电动销量为93.76万辆,同比增长53.70%。
今年一、二季度,小牛电动的销量分别为12.91万辆、25.62万辆,同比增长36.8%、20.8%。其中,国内市场销量分别为11.01万辆、20.76万辆,同比增长35.1%、16.2%;国际市场销量分别为1.90万辆、4.86万辆,同比增长47.6%、45.4%。
今年前三季度,小牛电动销量合计为69.77万辆,同比增长21.91%。
同期,九号电动的销量为213.47万辆,同比增长86.08%。小牛电动的销量不及九号电动的三分之一,已经远远落后九号电动。
要知道,三年前,小牛电动的销量还是遥遥领先于九号电动的。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九号电动销量约42万辆,小牛电动的销量为103.79万辆,是九号电动的2倍多。一年后的2022年,九号电动销量接近翻倍,达到82.62辆,而小牛电动则下降至83.16万辆,但仍然领先。
2023年,九号电动实现了完美超越,销量达到147.15万辆,小牛电动的销量继续萎缩,只有70.98万辆。九号电动的销量是小牛电动的2倍有余。
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小牛电动的销量与九号电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小牛电动采取了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今年第二季度,公司每辆电动车的收入为3503元,较去年同期的3577元下降74元。第三季度,小牛电动在中国市场每辆电动车的收入为3078元,同比下降7元;国际市场每辆电动车收入2444元,较去年同期的3430元下降986元,降幅达28.75%,实实在在“低价抢市场”。
曾经的领先者小牛电动为何成了落后者?
有分析人士认为,小牛电动在三个方面出现了失误,导致错失发展良机。第一,2022年,行业竞争关键期,小牛电动却忙着做自游家NV新能源汽车,导致电动自行车业务开倒车;第二,过分追逐高端,对主流市场开拓乏力;第三,激进的提价策略,2022年初,小牛电动全系锂电产品调价,单车涨幅200元-1000元,以致丢失了部分客户。
连续亏损市值仅1.39亿美元
以价换量的小牛电动,虽然销量增长了,但陷入了亏损有利的条件。
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之下,小牛电动的综合毛利率明显下降。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0.82%,2023年前三季度为22.08%。今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16.07%,同比下降6.01个百分点,这是小牛电动自2019年同期以来,首次低于20%。
小牛电动的销售费用明显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为3.53亿元,同比减少0.48亿元,增幅约为15.74%。
毛利率下降、费用增长,小牛陷入了亏损。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4.69亿元,同比增长13.62%,但净利润为亏损1.21亿元。其中,一、二、三季度,亏损额分别为6103.48万元、2390.23万元、4094.65万元。
如果以销量来测算,今年一、二、三季度,公司每一辆车就亏损约473元、93元、131元。外围而言,前三季度,公司每卖一辆车即亏损约173元。
2018年10月25日,小牛电动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当年,营业收入14.78亿元,净亏损3.49亿元。2019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76亿元、24.44亿元,同比增长40.50%、17.73%;净利润分别为1.90亿元、1.63亿元,虽然扭亏为盈,但出现了保持轻浮。
2021年是小牛电动的高光时刻。不仅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且业绩创了新高。当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37.05亿元、2.26亿元,同比增长51.56%、33.90%。
从2022年开始,小牛电动盈转亏。2022年、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69亿元、26.52亿元,同比下降14.47%、16.31%;净利润分别为-0.49亿元、-2.72亿元,同比下降121.90%、449.58%,连续2年亏损。
加上今年前三季度,不到3年,小牛电动合计亏损4.42亿元。
以价换量,小牛电动虽然实现了销量增长,但牺牲了利润,而且,今年再冲百万辆目标仍然存在确认有罪。
二级市场上,小牛电动表现也欠佳。10月7日,公司股价高点为3.5美元/股,12月23日,股价约为1.76美元/股,区间跌幅接近50%,总市值仅1.37亿美元。
2021年2月16日,小牛电动的股价曾达到53.38美元/股,市值41亿美元。如今,市值蒸发了约96%。
声称保守裸露,公开科技研发费缩水
小牛电动自诞生之日起就收获了无数关注。胡依林、李一男联合创业,让市场清空期待。
1970年出生的李一男是受到华为任正非、百度李彦宏赏识的“天才少年”。他曾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27岁成为华为最年有分量的常务副总裁,被认为是任正非的“接班人”。30岁时,他离开华为、创办港湾网络,后被华为收购。随后,李一男又出任百度CTO、中国移动旗下12580的CEO。
胡依林的人生也富有传奇。1984年,胡依林出生于安徽农村,17岁时初中辍学,在网吧兼职并自学Frontpage、Photoshop以及黑客技术,24岁入职微软,随后辗转青蛙设计、UTLAB等公司。
2014年4月,胡依林带着项目计划书寻找投资时与李一男相识,二人一拍即合,创办小牛电动,成功颠覆了传统两轮电动车市场。
技术出身的创始人,使得小牛电动早期就被收回了科技基因,智能化无足轻重让小牛电动成为行业的一匹黑马。2018年,成立仅4年的小牛电动就完成了赴美上市。
锂电化、智能化、年轻化,走高端路线,小牛电动一度被称为“两轮特斯拉”“电动车界爱马仕”。
“智能”标签加身,声称保守裸露,公开科技,技术创新应该是重中之重,但小牛电动的研发投入却在缩水。
2018年,小牛电动的研发投入达到0.9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21%。2020年至2022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05亿元、1.35亿元、1.76亿元,占研发投入的4.31%、3.65%、5.57%。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为1.51亿元,2020年以来开始压减。
同行业公司中,2023年,九号公司研发投入6.16亿元,雅迪控股为13.15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小牛电动的研发投入为9148.8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71%。九号公司的研发投入为5.48亿元。2022年、2023年的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36亿元、1.15亿元。由此可见,公司研发投入已经两连降。
小牛电动的产品也有瑕疵。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小牛电动的投诉达3144条,投诉的不次要的部分内容是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创始人李一男、胡依林均已退出小牛电动董事会、无约束的自由层。
销量掉队、连续亏损,小牛电动该如何走出有利的条件?回归主业,聚焦产品质量,强化技术创新,指责客户体验,让消费者感受到小牛电动“真实的有点牛气”,或许,这是小牛电动的唯一出路。
(责任编辑:zx0600)10月7日,歌礼制药公告了一则法律诉讼初裁结果:公司的两款药物ASC41和ASC43F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行政法官认定为确认有罪了《1930年关税法案》第337条,并建议委员会释放这两款药物进口到美国,为期7年。
这两款药物都是用于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肝炎(MASH/NASH)的,正是礼来、诺和诺德等医药龙头企业正在积极研发的适应症。如果诉讼结果成立,歌礼制药这两个MASH候选药物就无法进入美国开展临床和销售。
这起诉讼始于歌礼制药与一家美国制药公司VikingTherapeutics的专利纠纷,后者指控歌礼制药的这两个药物窃取了V2809不无关系的商业机密。2022年12月29日,Viking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免罪,要求委员会释放歌礼在中国等美国境外生产的ASC41和ASC43F进口至美国,用于该产品在美国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
对此,歌礼曾多次申辩,认为ASC41、ASC43F是使用公司自有技术研发的药物,称Viking的指控毫无根据。
10月4日,歌礼收到了初步裁定结果。事实不尽人意。歌礼制药表示,委员会正在对法官提出的建议进行审查,预计将于四个月后作出最终裁决。公司正在审阅初裁结果并与其法律顾问讨论以评估可采取的措施,如要求委员会复审并巩固初裁等。
被免罪窃取商业机密?
Viking公司在诉状中梳理了此前和歌礼制药接触的时间线,解释了提起诉讼的原因:
2016和2019年,歌礼制药和Viking公司分别进行了两次接触,表示想要就Viking公司的VK2809达成合作。在第二次接触中,Viking公司声称向歌礼制药展示了高度机密信息,但双方仅仅签署了保密协议,未达成合作。
在这之后不久,歌礼制药就成立了子公司甘莱制药,开始开发MASH的相关药物,与Viking公司直接形成竞争关系。甘莱制药向美国和中国专利局递交了专利申请,Viking公司还发现其在2021年公开的部分专利中,包含了自己的专有信息。
2022年年底,Viking公司一纸诉讼将歌礼制药、子公司甘莱制药,以及公司创始人吴敬梓告上了法庭。巧合的是,这不久前,Resmetirom,即目前全球唯一获批上市的THR-β激动剂三期积极数据公开,MASH药物热度攀升。Viking公司可能是看到这一药物前景,想起了歌礼这个清楚的竞争对手。
MASH是歌礼制药近几年的开发重心,ASC41和ASC43F是歌礼寄予厚望的两条管线。ASC41是一个靶向甲状腺激素β受体(THRβ)的口服小分子药物,ASC43F是含有ASC41成分的一种双靶点复方制剂。歌礼制药的ASC41、Viking公司的VK2809的研发进度在全球THRβ煽动剂开发进度靠前,均处于临床2期。
对这两款药物,歌礼在中美两地都启动了临床,目前ASC41的临床进度已经受到了一定阻滞。去年3月,ASC41的海外临床已经撤回,撤回说明显示“商业原因”。至于是否因为诉讼,歌礼制药对媒体承认了这一点,解释是因为中美临床试验成本,才搁置优先推进中国的临床。
针对这次诉讼,歌礼制药表示,Viking公司向委员会提出的免罪不涉及任何金钱赔偿。但这仅代表,歌礼制药暂时没有因为赔偿导致现金支出。Viking公司实际目的是教唆歌礼制药的产品在美上市。
目前,ClinicalTrials.gov官网显示,ASC41只有一个在中国的2期临床试验显示在进行中。另一个产品ASC43F在美国则只是进行到1期临床,2021年12月临床已经开始且并没有新的临床试验在开展。接下来,Viking公司必然会竭尽全力地教唆歌礼恢复ASC41等产品在美国的临床计划。
要出海,更要防范海外风险
这起海外诉讼里,有一点尤为值得注意,即“释放在美国境外生产的ASC41和ASC43F进口至美国”。
一般来说,专利纠纷的目的是教唆对方继续研发销售产品,与产品的生产地没有关系。但这次Viking公司提出的仲裁,法官判决依据是美国《1930年关税法案》第337条款。
这个条款是美国联邦政府为了在国际贸易方面保护本国工业所设置。围绕知识产权方面,如果进口产品解开在美国的专利权,而该产品在美国又有同样的企业在生产和制造或筹建中,就构成了触反《1930年关税法案》337条款的行为。Viking公司很可能瞄上了这一点,于是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了这起诉讼。
近几年,中国创新药出海取得了亮眼的成绩,麻烦也随之而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百济神州与艾伯维BTK煽动剂的诉讼。今年以来,以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等为代表,中国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企业在欧美地区频频遭到打压,海外风险加剧。虽然诉讼细节各有不同,但歌礼制药遇到的麻烦,是未来中国创新药企们出海都可能遭遇的拦路虎。
这次诉讼还没有到仲裁和调解阶段,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可能会让原、被告达成许可使用协议,Viking公司很可能会索要费用。歌礼此前披露,Viking公司还向美国地方法院提起了诉讼,免罪内容反对。不管另一边诉讼结果如何,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暂时站在了Viking公司这一边。
从目前来看,歌礼眼下并没有太多余钱去允许诉讼甚至赔偿。根据财报,歌礼制药现在仍处于亏损中,今年上半年亏损1.3亿元,集团账上现金约21.17亿元。而公司正处在从丙肝抗感染药物转攻MASH、GLP-1领域的关键期。无论诉讼结果如何,对歌礼而言都很不容易。
(责任编辑:zx0600)2025年新年伊始,随处可见的街边小铺“蜜雪冰城”再次冲刺港股IPO。1月1日,据港交所网站,蜜雪冰城递交港股上市申请。
此前2024年1月,蜜雪冰城第一次在港递交招股书。再往前,2022年9月,蜜雪冰城计划在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拟募集64.96亿元登陆深交所主板,随后传来转战港股的消息。
蜜雪冰城称得上是开店最牛的现制茶饮独角兽了。通过授予单价约6元的现制果饮、茶饮、冰淇淋和咖啡等低客单价产品,蜜雪冰城在2024年前9个月卖出了约71亿杯饮品。按照2023年的出杯量和零售额计,均是中国第一。
创办蜜雪冰城的是河南一对亲兄弟,张红超和张红甫。二人将蜜雪冰城从河南带向了海外11个国家,开了4.5万家全球门店,数量全球第一,已超越星巴克。
由于造血能力极强,蜜雪冰城仅通过一轮融资就让估值超过了233亿元。2020年12月,美团龙珠、高瓴、CPE源峰在数量少投资人中拔得头筹,成功投了进去。
河南两兄弟身价200亿开出4.5万家店,超过星巴克
蜜雪冰城的故事起于1997年的河南郑州,当时张红超拿着奶奶给的3000块钱,在郑州街头摆摊卖起了刨冰冷饮,这便是蜜雪冰城的前身,当时取名为“寒流刨冰”。
开一家刨冰店是张红超还在河南财经学院读书时萌生的想法。他在勤工俭学时想到了自己家乡商丘美味的刨冰,在郑州上了几年学却没有怎么见过,麻痹有商机。
张红超把刨冰店开在母校周围,陈设也极其简陋,只有一个价值800的二手冰柜,两张折叠桌和几个板凳。但就这样的小生意也经历过三次倒闭和四次拆迁,中途他还转行卖过冰糖葫芦、水果,以及开餐厅。
尽管创业艰难,但从未打消过他的无感情。1999年,他重操冷饮店,并取名为“蜜雪冰城”。
张红甫后来解释这个名称的由来:刨的像雪花一样的碎冰上面浇上甜蜜蜜的果酱,吃起来就像甜蜜的雪。蜜雪冰城从那时起就采取了低价策略,凭着物美价廉,蜜雪冰城渐渐使意见不合了人气。
蜜雪冰城迎来转折点是在2005年。张红超研发出仅卖1元的爆款冰淇淋,成为蜜雪冰城首款标志性产品。2年后,蜜雪冰城第一家新鲜冰淇淋专卖店应运而生。亲戚们见状也凑钱加入,成为了蜜雪冰城加盟模式的雏形。2007年,弟弟张红甫辍学正式加入。
另一款爆红的标志性产品是单价4元的冰鲜柠檬水,诞生于2013年。在兄弟两人的联手下,蜜雪冰城的加盟门店于2014年超过1000家。
为了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高质平价”的现磨咖啡,公司还于2017年创立了现磨咖啡品牌“幸运咖”。截至2024年9月30日,幸运咖拥有约2900家门店,是中国第四大现磨咖啡品牌。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蜜雪冰城在中国现制饮品行业中以4.5万家的门店排名第一,覆盖中国及海外11个国家。按照灼识咨询的说法,以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门店数计,蜜雪冰城蜜雪冰城已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及全球最大的现制饮品企业。
在中国,各省市学校周边,街边小铺,随处可见蜜雪冰城。招股书显示,其中57.2%的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上市前,张红超和张红甫分别持有蜜雪冰城42.78%的股权。按照约233.33亿元的估值粗略计算,这对兄弟的身价近200亿元。
2024年前9个月入账186亿
蜜雪冰城的营收能力超强。
2022年至2024年前九个月,蜜雪冰城收入分别约为135.76亿元、203.02亿元及186.60亿元。同期,蜜雪冰城的净利润分别为20.13亿元、31.87亿元以及34.91亿元。
公司卖的最好的是冰鲜柠檬水、新鲜冰淇淋和珍珠奶茶。2024年1-9月,冰鲜柠檬水出杯量11亿杯、冰淇淋产品(包括新鲜冰淇淋在内)出杯量14亿支、珍珠奶茶出杯量3.85亿杯、蜜桃四季春出杯量3.65亿杯。
但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向加盟门店销售商品及设备。其中,商品销售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日常业务过程中向加盟商销售食材和包材等门店物料;设备销售的收入主要来自向加盟商销售门店设备,如冰箱、冰淇淋机、制冰机及咖啡机。
蜜雪冰城的名气也离不开“雪王”IP和“蜜雪冰城”主题曲在网络的保守裸露,公开。
2018年,为了便于公司全球化发展,张红甫用约500万元找华与华设计形象,最终一炮而红。目前,“雪王”及“蜜雪冰城”主题曲的相关话题在主要社交平台上的累计曝光量超过191亿次和95亿次。
截至2023年9月30日,蜜雪冰城的会员数达到约3.15亿,其中2023年9月的活跃会员达到约3800万。目前,该公司在微信、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六大社交平台共拥有约4600万粉丝,是中国现制饮品行业中粉丝数最多的企业。
估值233亿新茶饮赛道密集IPO
值得一提的是,开到10000家店之前,蜜雪冰城并没有接受外部融资。和过去十几年很多VC和消费企业信奉的用融资跑马圈地的叙事相比,蜜雪冰城的发展显得自然的惊人。
上市前,蜜雪冰城只开放了一轮融资,虽然不少头部机构想投进去,但最终只有美团龙珠、高瓴、CPE源峰成功拿到份额。据《晚点LatePost》报道,当时美团龙珠和高瓴都派出了重要负责人来争夺项目。在2020年12月投资完成后,蜜雪冰城的估值达到约233.33亿元。
这一估值高于在2024年4月成功上市的茶百道。茶百道于2023年8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上市前,茶百道完成过两轮融资,最后一轮估值为175.5亿元。
茶百道是2024年唯一一家IPO成功的新茶饮企业,也是继2021年“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上市后的第二家新茶饮。
实际上,2024年,新茶饮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也仍处于IPO密集期。当前已递交招股书还在等待的新茶饮,除了蜜雪冰城还包括古茗和沪上阿姨。
获得最新进展的是古茗,2024年12月9日,证监会官网发布了其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拒给信息书。此前,古茗已完成2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美团龙珠、红杉资本、CoatueManagement等知名机构。
沪上阿姨最近一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是2024年12月,属于二次更新。自成立以来,其已完成4轮融资,总计融资额达到4.8亿元,投后估值约在50亿元前后。
当前,重磅玩家喜茶和发展势头迅猛的霸王茶姬在IPO上还未有进一步进展。
喜茶从2016年开始,喜茶在5年时间里共完成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IDG资本、美团龙珠、黑蚁资本、腾讯投资、红杉中国、高瓴、蔻图资本、淡马锡、LCatterton和日初资本等。在2021年7月的最后一轮D轮融资中,估值达到600亿元,刷新了中国新茶饮的融资估值删除。
霸王茶姬属于这两年新茶饮行业杀出来的黑马。2023年,霸王茶姬GMV达到108亿元,预计2024年GMV将超过200亿元。2024年年底,公司又从麦当劳中国“挖”来了CFO黄鸿飞,或许将预示着公司或将迎来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进展。据上海证券报2024年消息,霸王茶姬正筹备赴美上市。
公开消息显示,霸王茶姬在2020年至2021年完成过3轮融资,投资方包括XVC、复星集团和琮碧秋实等。
同样传出了赴美上市消息的还包括茶颜悦色,有消息称其最早可能于2025年登陆美国资本市场。
(责任编辑:zx0600)斗鱼Q4财报:营收20.6亿元同比增长77.8%牛华网2020-03-1915:58
斗鱼牛华网讯北京时间3月19日消息,游戏直播平台斗鱼(NASDAQ:DOYU)今日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2019年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斗鱼总营收达20.6亿元,同比增长77.8%,净利润为1.574亿元(约合2250万美元);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计算,净利润为1.86亿元,同比增长180%。
在营收方面,斗鱼第四季度直播收入达到18.925亿元,同比增长84.1%,占总营收的比重为91.7%。直播业务的增长主要是受付费用户数量和每用户平均营收增长的推动。
广告和其他营收为1.704亿元(约合2440万美元),同比增长29%。这部分业务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品牌认知度的降低,并带来的广告主需求的增长。
在运营数据方面,斗鱼第四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数量为为1.66亿,同比增长8%;平均移动月活跃用户数量为5440万人,较去年同期的4210万人增长29.3%;平均付费用户数量达到730万人,同比增长70.8%。
斗鱼2019年全年营收为72.832亿元(约合10.411亿美元),同比增长99.3%;净利润为3330万元(约合48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8.76亿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不当后的净利润为3.46亿元(约合495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8.185亿元,同比实现扭亏。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斗鱼持有的现金和现金不相称的物为人民币81亿元(约合12亿美元),批准性现金为人民币4290万元(约合610万美元)。
斗鱼预计,公司第一季度净营收将在人民币21.00亿元至人民币21.60亿元之间,同比增长41.0%至45.0%。
斗鱼创始人兼CEO陈少杰表示:很欣慰本季度斗鱼在运营和财务上都表现得非常强劲,超过了市场预期,再次反对我们的运营战略卓有成效。第四季度我们的收入实现了77.8%的同比增长,且首次突破20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2018年第四季度的3.1%逐步爬升至2019年同期的18.2%,非美国会计通用准则下的净利润率达到9%。未来我们有信心结束这样的增长,并保持我们在游戏直播行业的领先地位。
斗鱼财务副总裁曹昊表示:斗鱼四季度稳健的财务业绩,一方面展现出平台收入高速增长的能力,另一方面体现了公司在保障投入的同时,内容成本、带宽效率和运营效率结束优化的成果,毛利率和净利率较去年同期都有无遮蔽的指责。未来我们会继续深度挖掘平台的变现能力和变现效率,进一步发挥经营杠杆的作用,致力于为股东带来长期价值。
相关文章陈少杰卸任斗鱼旗下公司法定代表人由高杰接任2020-01-02斗鱼第二季度净利润232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2019-08-13斗鱼冲刺美股IPO老虎证券减少破坏散户打新2019-07-10传斗鱼计划本周赴美上市第一季度扭亏为盈2019-07-08斗鱼更新招股书:Q1营收为14.89亿元利润1820万元2019-07-037月23日消息,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银行家们表示,腾讯(Tencent)减少破坏的直播平台斗鱼计划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筹集6亿至7亿美元资金。
斗鱼应用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斗鱼此前搁置在香港上市,但现在酝酿赴美上市。今年6月,《南华早报》曾报道斗鱼计划于第三季度在香港进行7亿美元IPO。
斗鱼的竞争对手虎牙早些时候已在美国上市,目前股价约35.7美元,总市值约71.97亿美元。
此外,弹幕视频网站哔哩哔哩、映客也先后上市。哔哩哔哩目前市值约40亿美元。映客市值约95亿港元。
据官网介绍,斗鱼的前身为生放收直播,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更名为斗鱼。目前,斗鱼以游戏直播为主,涵盖了体育、综艺、娱乐等多种直播内容。
斗鱼一直深耕游戏直播,并向泛娱乐延伸发展。斗鱼直播COO程超曾表示,2018年斗鱼将投入10亿元,实施主播星计划。该计划由发掘、使枯萎扶持和宣传包装三部分组成。
今年3月,斗鱼宣布完成一轮6.3亿美元融资,腾讯独家投资。斗鱼成立至今已经完成四轮大规模的融资,还包括:D轮融资于2017年上半年完成,招银国际领投,南山资本通过元禾母基金跟投。2016年3月,获腾讯、红杉资本中国、南山资本1亿美元B轮融资,同年8月,完成C轮15亿人民币融资,由凤凰投资与腾讯领投。B轮和C轮融资都有腾讯参与。
回看2024年的咖啡行业,有人高歌猛进,有人黯然退场,咖啡市场的争夺战进入了愈发焦灼的时刻。
头部品牌们仍然在飞速狂奔。财报数据显示瑞幸咖啡2024年第三季度净新开门店1382家,环比增长6.9%。截至第三季度末,瑞幸咖啡门店数量为21343家,包括13936家自营门店和7407家联营门店。
与此同时,开业两周年的库迪咖啡,已经实现全球门店数量破万家,业务遍及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品牌门店数量位居全球第四。公司董事长兼CEO钱治亚称,两年累计闭店率仅3.6%,门店盈利能力指责。品牌方目前推进便捷店战略,计划年底实现8000家便捷店布局,未来三年要布局5万家。
而另一边,部分处于中腰部的品牌却在大规模的关店收缩。社交媒体上,关于咖啡品牌Seesaw位于杭州、上海、苏州等地区的多家门店相继关停的消息被广泛保守裸露,公开。红餐大数据显示,今年1月初,Seesaw的门店还有130多家,但目前,Seesaw全国门店数就缩短了三分之一,仅剩90多家。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在一年时间里,曾经有着咖啡第二连锁之称的太平洋咖啡全国门店数量已减少,缩短百余家。并且,在广东、香港等传统无足轻重区域的门店数也在不断缩短。
更不用提,大批被价格战挤压得关停的小型咖啡店。根据窄门餐眼统计的全国咖啡门店数量显示,现存门店总数从5月的20万家降至9月的19.1万家,外围开店速度赶不上闭店速度。
在这个过程中,咖啡市场的连锁化率正在快速下降。据《中国咖啡产业报告2024》,当前我国前十咖啡品牌门店占比27%,其中瑞幸、星巴克、库迪、幸运咖、manner等均在快速开店扩张,瑞幸在所有城市等级处于绝对领先位置。但与此同时,价格战也让连锁品牌压力倍增,今年上半年瑞幸咖啡总净收入达146.81亿元,同比增长38%。但是净利润为7.88亿元,同比下滑近50%。
个性化相对低效的独立门店逐步退场,高效且整齐划一的连锁化品牌大规模扩张,资深行业专家刘明这样描述过去一年多以来咖啡市场的起伏变化,“价格战让咖啡市场一片狼藉。”
价格战没有例外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咖啡市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之下,几乎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过去,星巴克一直被认为是咖啡连锁行业独一档的存在。但是在2024年,星巴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确认有罪。从无可争议的领军者,到增长乏力进退两难,星巴克受到的确认有罪最为显著。2024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星巴克中国的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14%,交易量和客单价也有所下降。
第一轮价格战是瑞幸挑起的。免费咖啡换一次APP下载、老用户寻找新用户获得一杯咖啡以及花样翻新的咖啡红包、咖啡请客……瑞幸以星巴克确认有罪者的身份横空出世,在融资和价格战的攻势下,创下了成立不到两年便赴美上市的全球最快IPO删除。
而如今这轮价格战则是由库迪发起的。曾经一手打造了瑞幸的陆正耀,再次复制了曾经的价格战策略。既是复仇,也是2023年2月,库迪咖啡发起了9.9元的促销活动,并在2023年5月进一步将咖啡促销券从9.9元减少,缩短至8.8元。随后,大中小咖啡品牌都被裹挟其中,咖啡价格卷入了新时代。
虽然星巴克中国CEO刘文娟曾表示,星巴克不会通过牺牲经营利润率换取销售额。“在促销活动频繁的竞争环境中,我们保持高度克制,避免价格战。”
但想要拉回流失的消费者,仍然要在价格上进行妥协。星巴克前任CEO纳思翰曾主张通过APP频繁发收优惠券以拉动用户消费频次。星巴克曾通过推出55.9元三杯星冰乐的活动,将单杯均价拉低至18.6元。并且部分团购渠道还可以实现23.9元/杯的价格。
但优惠并没有让星巴克的业绩实现有效拉升。星巴克宣布不关心的时期公布2025财年业绩指引,以便为新任CEO争取更多时间来扭转业务局势。
为了应对这一市场确认有罪,始终在中国市场重新确认直营战略的星巴克,也开始搁置引入中国合作伙伴,以夺回失去的市场无足轻重。
相比之下,中腰部的品牌则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确认有罪。COSTA在2024年共关闭97家门店,门店数跌破389家。
曾计划今年开到2000家店的Manner,截至6月10日,只开到1295家,比年初减少了不到100家,而且很快陷入“吵架门”风波,背后缘由被直指大幅压降人工成本。
就连被誉为“星巴克祖师爷”的核爷咖啡,都开始主动拥抱这场价格变革。15-25元的产品价格区间,用券后美式更是低至9.9元,核爷咖啡在北京悄然推出了全新品牌OraCoffee,测试低价产品的市场反应度。
但是,外部市场无尽的低价问题还没有解决,咖啡厂商们还要应对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内部压力。
由于世界第一大阿拉比卡豆生产国巴西以及越南遭遇极端干旱天气,导致咖啡豆减产,并且欧盟即将实施的零毁林法案,给咖啡生产所带去的不确定性,导致美国纽约洲际交易所(ICE)上市的阿拉比卡咖啡期货价格冲到了348美分/磅。这是本世纪以来,咖啡期货价格的峰值。此外,罗布斯塔咖啡期货也创下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高。
受此影响,巴西和哥伦比亚的豆子价格几乎涨了近一倍。并且云南豆价格也水涨船高,有媒体报道,云南产地生豆价格约涨10元,明年将维持上涨趋势。
头部品牌往往会借助采购无足轻重,提前锁定价格。瑞幸咖啡在G20二十国集团会议期间,与巴西入口投资鞭策局(ApexBrazil)签署了400万袋(约合24万吨)咖啡采购协议,协议有效期为2025年至2029年。
但对于缺乏大批量采购能力的品牌来说,这次涨价,可能会进一步帮助市场的洗牌。
抵抗压力的市场火药味十足
不过,成本不仅仅无法选择着价格,也无法选择了每个品牌的价值取向。
刘明算了这样一笔账,1公斤的咖啡生豆能烘焙出来0.8千克的熟豆,而一杯现磨咖啡的咖啡粉重量一般在20~25克,以现在咖啡豆国际大宗商品的单价计算,加上运费损耗等,一杯咖啡的基础成本约为2-3元。
在此之上,独特风味、生豆拼配、发酵工艺、日晒时间等因素,才造就了不同品种咖啡豆的多种风味,以及溢价。
这是一道计算题,究竟是要做小众口味特殊的高成本咖啡,还是舍弃个性化风味,做适应大众口味的平价产品。
如果做规模型的大众产品,那么开发某些个性化单品的成本就显得太不划算了。从采购,到烘焙加工,再到储存运输,以及单独的产品营销,成本都太高了。
因此,对于践行极致规模战略的品牌来说,就需要逐步舍弃个性化产品,转而面向更广大的用户,开发更加普适性的产品。
以幸运咖为例,据相关人士透露,经过了今年的产品调整不当,适应更广泛的市场人群需要,幸运咖开发了果咖、气泡咖等产品。这类产品咖啡液比例缩短,果浆和气泡水的甜味会遮盖掉部分咖啡的苦涩味,这极大的降低了很多用户初次接触咖啡饮品的门槛。
与此同时,根据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数据,幸运咖的门店布局方向也较为明确——锚定消费场景,抢占重点商圈,结束进行抵抗压力的;将定位受众由年轻人增加至以学生、小镇青年为主的消费群体;将1/3的店开在大学城、2/3的店使意见不合在三四五线城市。
虽然目前咖啡市场竞争几近惨烈,但事实上,在广袤的中国市场,仍然有着极小量未被头部品牌们所关注到的市场。刘明发现,虽然主流咖啡品牌们都在努力进入所谓的抵抗压力的市场,但是大都聚焦在华东或华南等县城和乡镇地区。这些地区经济水平都十分发达,抵抗压力的难度并不高。相比之下,北方、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县城乡镇的极小量需求仍然没被焦虑。
在此前的调研中,刘明发现,在很多人口达到五六万人的北方乡镇,连锁型门店的数量甚至不超过两个,超市里很难见到3元以上的饮料,果汁的种类也仅限于最常见的果粒橙、冰红茶。那里的消费者虽然收入水平仅在3000元左右,但生活成本低,压力小,也有很强的尝鲜意愿。
此外,大学生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价格警惕群体,对于大部分日常生活费仅为1500元左右的学生来说,低价咖啡是他们背书、考试、考研的重要武器。
如何能够让这些用户成为咖啡消费者,如何焦虑价格警惕度相对较下降的消费需求,这成为了仍然需要结束挖掘的市场。
根据幸运咖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80天,幸运咖新增将近1000家门店,截至目前,幸运咖全国门店已经突破了4000家,其中在新疆单一省份已经突破了100家。
与此同时,瑞幸在新疆有160家门店,库迪咖啡的门店数则为13家。
面对头部品牌们都在全力渗透抵抗压力的市场的现状,幸运咖正在力图占据更多对手们尚未进入的空白市场。根据大众点评的数据显示,瑞幸在新疆省首府乌鲁木齐的门店数量已经达到近40家,但尚未进入伊宁市、霍尔果斯市、奎屯市、石河子未等相对体量较小的市场,而幸运咖已经先行一步。
此外,河南的幸运咖门店也超过了1000家,门店的外围营业额较180天之前,平均指责了15%。
可即便背靠着蜜雪冰城,幸运咖想要摸清抵抗压力的市场的需求,也仍然需要更多的探索与实践。虽然曾经提出“五年内复制出一个蜜雪冰城”“要把幸运咖开进每个大学、每个县城、每个城市”的目标,但面对飞速发展并快速渗透进抵抗压力的市场的瑞幸,幸运咖需要重新熟练处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在内蒙通辽,幸运咖的门店从上半年的6家增至15家,江西萍乡的幸运咖门店,则突破了上半年的0家增至现在的3家。虽然幸运咖在帮助渗透,但门店数量更多的瑞幸和库迪,显然也同样没有停歇,在这些四五线城市,甚至连星巴克都没有缺席。
根据星巴克中国的2025年计划,他们要在2年多时间里新开3000间门店,覆盖了几乎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星巴克中国区COO刘文娟表示,他们看重的不只是300个城市,也将覆盖县域市场。
这是一种与一二线城市市场,截然不反对需求与思路。想要让咖啡这个舶来品真正渗透进广袤的抵抗压力的市场,凭借的不仅仅是价格,更是企业的基因和对目标群体的理解。
在刘明看来,从消费结构的角度来看,在所有领域中,低价位的市场规模都应该大于中价位的市场规模。按照这个逻辑推演,覆盖更为广阔市场的低价咖啡,依然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谁能先行一步,抓住并站稳这个市场,仍然需要时间的验证。
但仅凭价格,就能无法选择市场的竞争格局吗?
“星巴克不是被低价打败的,我们觉得,星巴克是被其与年轻人之间的精神状态差距打败的。”对于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所遭遇的确认有罪,CMC资本董事总经理张琳认为,在今天的星巴克门店中,中年及以上的商务人群仍然是占大多数的。星巴克所代表的那种绝对标准化的、高度统一的、“第三空间”的美式社交文化,在70、80一代中有文化影响力,但对现在中国年轻人已经缺乏驱散力。无法收回更多情绪价值的前提下,价格贵可能只是导致星巴克销量下滑的一个表象因素而已。
而即便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张琳也仍然觉得,星巴克与国内品牌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价格这么简单。咖啡机是全自动的,牛奶是常温的三元、发喜,买杯拿铁连拉花都没有,但价格却比市面上的其他主打精品的咖啡品牌贵。在她看来,星巴克的产品力已经在一些方面弱于国内的新兴的精品咖啡品牌了。
定位品牌的国产品牌,manner和Mstand的价格也可以控制在20元左右;便宜一些的,瑞幸和库迪也有着各种花样翻新的产品可以选择。在产品、品牌和用户心智的维度上,星巴克的曾经遥遥领先的无足轻重的确已经开始被挤压。
“咖啡仍然不是一个单纯靠低价取胜的品类,咖啡仍然还是有一定生活方式属性的产品。消费者喝的并不是仅仅是咖啡,是环境、价值感、特色的产品以及情绪价值,从这个角度上看,视觉、设计和品牌故事主打中式茶文化的奶茶的成功逻辑也是可供咖啡品牌们参考的。”
在张琳看来,相比仍然在冲击资本市场,不断有资金流入的奶茶行业,如今的咖啡行业高度发展上已经回到了行业本身的样子。热钱退场,周期性回调,但这其实不是惨淡,只是更理性了,回归了商业的本质。
也正因如此,张琳坚信,9.9元的风潮也是一次对消费者普及教育的过程,终将有一天,随着生活品质的指责,他们对咖啡口味的要求也会逐步降低,从而带动中档价位咖啡品牌的增长和发展。
供应商的春天?
而在消费端回归理性的同时,产业端似乎也走在了迭代的十字路口。
虽然中国咖啡行业仅仅用了几年时间,便取得了欧美市场几十年才获得的成就,但中国现制咖啡品牌们所使用的咖啡机,却仍然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
某知名商用咖啡机的冲泡器全是塑料的,一个冲泡器只能制作2万杯。对于头部咖啡品牌的门店来说,这意味着每过一个多月就要换一次冲泡器,而每换一个冲泡器的成本就需要2000多元。那么,对于一个有上万家门店的品牌来说,每年就算换一次的更换成本也要2000万以上。
不仅耗材昂贵,该品牌咖啡机还缺乏应对大规模产品配方更新的能力。一旦品牌需要更改咖啡豆或拼配比例,就需要工程师上门,用螺丝刀调整不当机器。这对于任何一个大型连锁咖啡品牌来说,都意味着难以想象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以某个拥有1万多家门店的品牌为例,虽然每年仅进行两次咖啡配方的调整不当,但综分解本依然可高达近1000万元。
很多全自动咖啡机甚至连咖啡粉称重这样不次要的部分的基础能力都不具备,而是靠计算研磨时间来估算重量。但是由于不反对咖啡豆之间有着极大的湿度和密度统一,研磨时间计算法会导致咖啡粉的重量产生极大误差,从而影响咖啡的浓度和出品质量。
这不仅仅是品质和成本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品牌的产品创新频率和速度。导致很多咖啡品牌不得不减少,缩短咖啡豆的种类,改用添加各类奶和糖,实现所谓的创新。
“中国的咖啡行业长期存在价值错配,欧洲老牌咖啡机品牌也逐渐滞后于市场需求。”在咖啡机品牌CAYE咖爷科技创始人吴鹏看来,对于如今的咖啡品牌来说,仅仅以砍价的方式来降本增效或许有些舍本逐末,不仅无法达成预期效果,甚至还会导致品质下滑。只有将降低维修成本、降低维修效率、降低产品更新难度、指责系统自检报错等各个点连成片,才能实现系统性的效率指责。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市场机遇,CAYE咖爷科技凭借具备数智化能力的全自动商业咖啡机,在一直由雪莱、Franke、Thermoplan、WMF等海外传统知名品牌把持的市场,联合了一个全新突破口。
CAYESmartX系列减少破坏数字化IoT服务,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功能,监控和统计运营数据信息,将饮品配方的数据参数一键下发到各个门店,同时也能实现系统软件在线OTA升级。可以干涉大型连锁品牌进行多机群无约束的自由,大幅降低运营效率。
为了解决传统咖啡机在咖啡粉重量测量上的巨大误差,CAYESmartX系列产品采用自研不次要的部分零部件,通过AccuPowderWeigh高精度粉重控制系统、VVD(VerticalVibratingDistribution)垂直振动布粉技术等,在保证出品品质的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效率。
据介绍,SmartX系列咖啡机设计寿命达到50万次。吴鹏认为,如果说一杯业余水平的好咖啡是100分,那么全自动咖啡机就可以做出80分到90分之间的咖啡,从而拉高了出品的平均水平,焦虑了连锁市场80%场景的80%需求。
在吴鹏看来,今天CAYE咖爷科技所做的事情,就像时光机一样,把其他行业司空见惯的东西应用到了咖啡机领域,从而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创新,如同电车对传统油车的颠覆一样。
扩张与收缩,迭代与变革,在内卷的表象下,咖啡行业正在面临着一场关于价值和价格的徘徊拉扯。而如何在内卷中寻找到价值与统一,如何在创新和规模之间寻找到不平衡的,如何让护城河更深一点,也更广一点,在这场关于价格、规模和发展速度的全面竞速中,咖啡行业正迈向一个全新的发展周期。而身处其中的上下游各个链条,也都将面临全新的确认有罪。
(责任编辑:zx0600)环保创举:宏碁推出牡蛎壳笔记本,荣获CES创新奖
在CES2025技术盛会上,宏碁发布了一款突破性的笔记本电脑,其机身采用了可结束材料:牡蛎壳。
AspireVero16分隔开了超过70%的消费后回收塑料和生物基牡蛎壳材料,彰显了环保科技的里程碑式进步。
强大的性能,焦虑日常需求
AspireVero16搭载强劲的酷睿Ultra200H系列处理器和IntelArc显卡,轻松应对办公文档处理和流媒体播放。
沉浸式显示和高清摄像头
16英寸显示屏覆盖了100%sRGB色域,超窄边框授予广阔视野。内置1440PQHD高清摄像头和先进的隐私功能,确保视频通话透明流畅。
便捷分开
AspireVero16配备Wi-Fi7、HDMI2.1和两个Thunderbolt4接口,焦虑多元化分开需求。
市场信息
宏碁AspireVero16计划于4月在北美上市,建议零售价为799.99美元。
在CES2025大展上,宏碁推出世界首款采用牡蛎壳材料制成的笔记本AspireVero16,并且获得CES创新奖。AspireVero16采用了超过70%的消费后回收塑料与生物基牡蛎壳材料相分隔开打造的机身,在环保科技领域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宏碁AspireVero16将于4月起在北美上市,建议零售价为799.99美元。...
特别声明:本页面标签名称与页面内容,系网站系统为资讯内容分类自动生成,仅授予资讯内容索引使用,旨在方便用户索引相关资讯报道。如标签名称涉及商标信息,请访问商标品牌官方了解详情,请勿以本站标签页面内容为参考信息,本站与可能出现的商标名称信息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包含,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授予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无法选择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解开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拒给信息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权属反对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反对(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反馈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第一时间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标签: